10月27日晚,程永清副校長以《武裝斗爭與土地革命——探索中國革命新道路》為題,在鄠邑校區(qū)教學B區(qū)114教室為人文學院教師、學生黨員共260余人講授黨史專題講座第二講。
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“四史”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教育部關于在全國高校師生中開展“四史”學習教育的要求,程永清副校長專門為學生開展黨史講座,帶領與會的全體師生回顧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從1927年至1937年間土地革命戰(zhàn)爭時期的發(fā)展史,為廣大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史課。
首先,程永清從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歷史背景、會議詳情、歷史意義講起,分析中國當時革命形勢產(chǎn)生問題的根本原因,強調(diào)了時隔三個月后召開的八七會議的重要歷史地位,毛澤東同志提出的“槍桿子里出政權”的著名思想,給正處于低潮的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。
隨后,程永清談到中國共產(chǎn)黨武裝力量的發(fā)展,直至新型人民軍隊建立的艱難過程。他重點講解了南昌起義、秋收起義、廣州起義、三灣改編、古田會議等歷史事件,指出這一時期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人在面臨重大風險和重要選擇時發(fā)揮的關鍵作用,以頑強的意志品質(zhì)、堅定的理想信念帶領共產(chǎn)黨人走過一個又一個難關,為人民軍隊的不斷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接下來,程永清介紹了六大召開的歷史背景,指出六大前后,黨在幼年時期連續(xù)三次的左傾路線使黨和紅軍遭受巨大損失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被迫突圍,也正是突圍過程召開的遵義會議,糾正了左傾錯誤,克服了張國燾分裂路線,才使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從勝利走向勝利,創(chuàng)造了偉大的長征精神。
最后,程永清希望廣大師生能夠通過本次黨史講授,進一步認識到“四史”學習教育的重要性,在今后能夠自覺加強學習和經(jīng)驗分享交流,增強“四個自信”,樹牢“四個意識”,學好專業(yè)知識和技能,做有理想、有本領,有擔當?shù)男聲r代青年。講完課程后,程永清和同學們進行了互動交流,有六位同學就其關心的問題,如為什么要開展武裝斗爭?土地革命對當代有什么借鑒意義?程永清都一一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。
人文學院黨委副書記盛丹在課后要求同學們進一步認識學習“四史”的重要性,在今后學習中自覺學習“四史”,把四史教育和黨的創(chuàng)新理念結合起來,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,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。
